芬兰气象研究所空间与地球观测研究部主任Jouni Pullianinen在会议开幕式致辞并介绍说,作为北极国家的重要一员,芬兰非常重视北极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的观测,在拉普兰地区修建了先进的空间观测基础设施、存储和计算设备及完善的地面监测网络等,可为北极地区的科学问题研究提供重要数据基础。“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郭华东表示,南、北极与青藏高原第三极是地球上典型的寒区,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中,其关键性变化以冰雪变化及其影响为主;三极是互相关联、联动的整体。
为了加强中芬两国高山和极地寒区科学家的合作交流,芬兰气象研究所和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合作成立了“北极观测联合研究中心”。郭华东院士与Jouni Pullianinen共同为“北极观测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在研讨会上,国内外与会专家从北极与高山寒区地球观测与数据产品、地球观测新卫星系统计划、三极气候生态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关键变量方面展开研讨。李兰海作了题为“Snow Measurement and Avalanche Monitoring in Tianshan Mountains of Central Asia”的报告,对天山积雪特征的点、线和样方调查,横穿天山的218国道积雪雪崩发生规律及其驱动因子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与会者对天山积雪特征和积雪雪崩发生规律方面的研究表现了浓厚兴趣,认为这些研究将为高山和极地寒区的积雪特性和积雪灾害地面反演提供重要支持。
高山与极地寒区观测与理解国际研讨会由“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的专门性任务小组高寒区任务组启动,旨是围绕空间大数据技术,研讨和交流高山与极地寒区的观测和理解,并支持地球观测组织寒区监测计划的工作。
李兰海站长作报告
芬兰气象研究所北极空间中心-综合试验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