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应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疆干旱区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呼庆研究员,以“微生物与过渡金属—从生物锰氧化到生物金氧化”为题作了学术报告。随后,新疆干旱区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李文骄副研究员作了题为“新兴污染物的跨介质环境行为与管控策略”的成果报告。新疆生地所裴亮研究员主持了学术交流会。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新疆干旱区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相关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会交流。
在报告中,呼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微生物在过渡金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关键作用,从生物锰氧化基础研究,到前沿生物金氧化探索,分享了诸多创新观点与研究成果。他指出,微生物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识别和转化机制,为解决环境中金属时空变异和污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为开发新型重金属生物环保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还结合美国、欧洲、澳洲等实际案例,阐述了该研究在生态修复、资源回收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让在场的科研人员深受启发。随后,李文骄介绍了新兴污染物在水体-固废-土壤-农产品的跨介质迁移与归趋研究,提出了协同治理体系与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强调了多环境介质协同治理的重要性。她还分享了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为与会人员在新兴污染物治理方面提供了有益参考。
呼庆研究员是雄安创新研究院资源与材料研究中心主任,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科学成就奖获得者,河北省燕赵学者,主要开展环境科学以及地质微生物学研究,重点研究环境中有机/无机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李文骄副研究员是我所引进人才,是日本文部科学省全额奖学金获得者,主要研究地球环境中分子生物学与环境化学研究,主要从事新兴污染物在水体-固废-土壤-农产品的跨介质迁移及其协同治理方面研究。
呼庆作报告
李文骄作报告